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1558章 第一届科举主考官 上

第1558章 第一届科举主考官 上

推荐阅读:太荒吞天诀裂天空骑全属性武道他比我懂宝可梦红色莫斯科超维术士万妖圣祖不一样的日本战国修复师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


        河北这一战肯定不好打,哪怕河北主力已经全部在南方了,他们燕军想要杀进去了,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个代价不是不能给,只是如今局势,不容许他伤亡太大。
到时候要是曹操和孙策心狠手辣,不仅仅想要吃掉河北,还想要一口吞掉了北方,那他就会显得比较悲催了。
所以能用最小的待见,拿下河北,才是他所想要做到的事情。
他把希望寄托在李儒身上了。
李儒算是目前刘备最大的一张底牌了,他到底能不能说服那个人,还真是一个未知之数啊。
“大王,李先生若没有把握,也不会南下,我相信李先生能马到功成!”关靖轻声的安抚刘备有些躁动的心情。
“孤也希望如此!”
刘备捏了一下鼻梁,缓和了一下有些疲倦精神力,然后才打起精神,道:“江东孙氏的使臣,可否还在?”
“还在驿站之中!”关靖点头。
“此人何人?”
“此人名为孙静,孙幼台,乃是昔日孙坚之弟,当今吴王孙策之叔!”
“孙伯符倒是有点魄力了!”刘备眯着眼眸,脑孩里面思绪开始转动起来了,眸子越来越亮:“他到底是存着什么心啊?”
他不相信孙策当真是如此深明大义,不仅仅孤身入许都,还让自己的叔叔出面当说客,来游说自己。
没有这样的圣人了。
那把椅子这么璀璨夺目,这么让人疯狂,曹操不想要,孙策不想要,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如果没有大明朝的建立,让汉室诸侯忐忑不安,他们可能早就先干起来了。
如今的局势之下,刘备还真未必能看得清楚太多的东西。
总感觉有一种迷雾萦绕在其中。
“大王,吴王到底存了什么心,我们倒是没有想太多,但是如今局势之下,除非大王愿意当下一个河北,不然汇流中原,回归朝廷,已是大势所趋!”
关靖拱手,低沉的说道。
“孤知道!”
刘备点头,这一点他倒是看得清楚了,也不会有太多的侥幸之心,而且他不认为,自己能避得开中原的大战。
汉明之争,已经是大风向,要么投降新朝大明,要么就是回归旧朝大汉,不然你身在局中,却不靠边站,第一个打的就是你。
不管是曹操,还是牧景,那都是城府深不可测的人,哪怕有一天斗起来了,绝对不会给机会别人黄雀在后的。
投降牧明,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是刘汉皇室,投降了立刻经营一辈子的名声就全部失去了。
所以回归朝廷,当一个听调不听宣的诸侯,是他唯一的选择。
至于让曹操这个摄政王拿住了正统大义,压着他一头,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只要不影响燕国就行了。
而且这一战决战,如果没有曹操挡在前面,他的燕军可不见得能挡得住明军的进攻了。
对于强大无匹的明军,刘备还是有些恐惧的。
“召他觐见!”刘备想了想,道:“孤也想要知道,孙伯符到底在想什么!”
他相信,孙策不是一个自缚手脚的人。
这时候让人来朝见自己,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游说自己,肯定还有一些事情,如果能联合起来,他倒是放心很多了。
“诺!”
关靖点头领命。
………………………………………………………………
大汉疆域风云变幻,暗流潮涌,而大明疆域,反而显得是平静很多了,大明可不是的大汉这般的权力分散。
大明朝廷虽新建,但是胜在团结,对于地方,朝廷是上下一心的。
意思就是,上面朝廷可以斗。
但是地方不能乱。
所以地方之上的新气象,是建设,而不是内斗,而且如今大明不少的人目光都在建设之上,今年是停战之年,更多的人心思是想要的大干一场,建设地方。
特别是一些商户,地方建设,代表有生意可以做,他们都开始摩拳擦掌了,大明风气很好,明科之中对一些契约法有非常特别的保障,所以商人们开始名正言顺的做生意,而不是好像以前这般偷偷摸摸。
大明朝廷是新建了,精力有限,但是牧景却不是一个恪守成规的人,官方现在有很多事情做不来,但是一些地方建设的工程,却可以通过承包的方式,放出去了。
这事情他也不是第一次做的。
当年他立足汉中,修建驰道,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合作方式,让商户承包驰道修建,然后通过后世收费而回本。
这种方式,就是商户先把成本拿出来了,然后把盈利给商户,以作为交换,工程修建好了,就是属于地方官衙的。
一开始有人还有些怀疑,但是大明朝廷做事一直都中规中矩,规矩建立起来了,商人也开始放心了,他们有钱,不怕花钱,就怕最后朝廷反悔而已,如今朝廷有了公信力,他们倒是愿意出手承包。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这几年时间,关于水泥的制造规模,在科技院的工匠努力之下,克服了不少的技术问题,以流水线的方式,建立起来了不少大规模制造的工坊,让供货开始变得的流畅起来了。
大明的基建工程开始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之中。
而新岁过后,朝堂之上,也是一番新的景象,太武二年的大明朝,将会直接推掉举荐入仕的制度,建立的科举制度。
至于科举制度的成效如何,就要看着太武二年的科举了。
科举迫在眉睫,不管是渝都,还是各州县的读书人,都开始不断的躁动起来了,都想要在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
十年寒窗苦读,当一朝为天下人知。
这才是读书人的追求。
………………
进入太武二年的牧景,从复工上班第一天,心情就不太爽,脸色拉的老长了,往年都最少有五六天的休沐,今岁居然只有三天。
第四天就被人从温柔乡里面的拉出来了。
所以心情自然不爽。
你要说有特别的事情,也就算了,朕理解你们,就当给牺牲一下私人时间,为国为朝效命。
可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弄得好像天崩地裂一样,非要把人好好的年假给扼杀在摇篮之中,你就过分了。
过分的是胡昭。
胡昭就是故意了。
这厮吃了一亏,得长一智。
主要是过年之前,牧景自己造孽了,他非要在过年的时候给胡昭穿小鞋,非要钦点值班大臣的是他,让他大过年的孤零零在大明宫八层楼上的渡过。
这不,报复回来了,这大年初四,直接拿着一封北方送回来的奏本,把牧景从后宫这温柔乡之中拉扯出来了。
他就是告诉牧景,你折腾,我也折腾,大家都不要好好过这个年。
牧景那个气的。
可是也没办法啊。
谁让自己先动手了,胡昭那着鸡毛当令箭,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的,他当皇帝的,还不能说什么啊。
“曹操已经开始调兵了,这么急吗?”
对于的北方的动静,大明中枢自然盯的很紧,每天都有消息汇报回来的,牧景能想到曹操会在过年之后对河北开战,不过还是没想到,曹操会这么急躁。
这可不是好事。
如果能让他提前结束河北的战争,在让他把刘备拿下来了,对于大明朝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最重要的是,他们会让决战的时间变短。
牧景想要休养生息,积累更多的实力,不是说没有兵力应对,而是他准备一战定胜负。
这是大明朝的战略核心。
一旦被他们反应过来,先骚扰了大明疆域,逼迫明军出战,到时候可能会被拉入了战争的泥潭之中了。
要是打十年八年的,中原不得被打的稀巴烂啊。
到了那个时候,大明朝廷想要收拾残局,得付出最少二十年时间来重生大好河山,这无疑是会拖住大明的发展之路。
牧景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在这个时代走一趟,他可不是好像普通皇帝那样,一统江山,然后就挂在历史上。
他要改变整个时代,他要推动时代的进步,自己的名字,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可一旦被战乱拖住了太多时间,他想做的一切,都将会无限期的拖延,到时候是什么局势,自己都说不清楚了。
“魏王雷厉风行,过年都不消停!”
胡昭跪坐牧景案前,淡淡然的说道:“本此事不该叨扰陛下的,不过此事非同小可,事关汉室未来了,于我大明江山,息息相关,还得请陛下过目才行!”
“这事情朕知道不知道,也不会有什么太多的变化,需要急着让朕知道吗?”牧景眯着眼眸,看着胡昭。
胡孔明,你太折腾了吧。
“陛下,战场一旦拉开,讯息万变,到时候我们就会有些被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可轻视!”胡昭一副为朝廷的考虑的忠心样子,让牧景有些咬牙切齿。
其实胡昭心里面也不爽。
不是他大过年的想要折腾,是牧景首先挑起来的事情,本来作为臣子,面对陛下的怒气,他也想要收敛一下的。
可牧景如此咄咄逼人,就过分了。
他这个大明朝廷第一臣,也不能太怂了,不然下面的拿下大臣,只会把他当成一个摆件,到时候他就成为了皇帝的傀儡,哪里还有当丞相的尊严啊。
头可断,血可流,丞相可以不当,但是既然已经当了,就要当的有尊严一点,他可不是牧景的传声筒,而是有自己政治志向的当朝丞相。
“行,此事朕知道了!”牧景无奈,道:“朕会让景武司的根基,具体的事情,交给枢密院,兵马的调动,枢密院更加精通,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今的局势,你和枢密院去商讨!”
“诺!”
胡昭拱手领命。
“还有其他事情吗?”牧景按捺住自己的。
“倒是还有一件事情!”
胡昭笑眯眯的道。
怎么可能让你脱身,我既然不好过年了,大家都加班吧,以朝廷为家,不管是作为丞相,还是当朝皇帝,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说吧!”
牧景有些有气无力了。
他算是栽了。
所以说人不能太飘。
不是说你是皇帝,那么你想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这年头,规矩最大,君有君权,臣有臣责。
哪怕你贵为九五,真惹怒了这些大臣,他们报复起来了,也是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了。
“科举在即,何人主考?”
胡昭轻声的道:“县考,州考,然后是会考,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不然到时候手忙脚乱的,徒招笑柄!”
“主考官?”
牧景倒是有了些精神。
他看着胡昭,问:“你有什么想法?”
“蔡相!”
胡昭很直接的说道:“论士林地位,论学识造诣,论天下声望,论朝廷公平,他最合适!”
牧景闻言,第一心思倒不是谁最合适,而是胡昭的到底是什么意图。
朝堂之上,君臣必斗。
胡昭既然坐在这个位置之上,绝对不会让自己独揽朝政的,不是信不过,而是他认为这样是不利于大明的。
他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不再有所期望,一心为朝廷,为天下,所以无惧,无畏。
很多事情别人或许不敢硬钢牧景,他肯定敢。
这时候把蔡邕推出来当第一次科举的主考官,要说他没有一点心思,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蔡相倒是合适!”
牧景沉思了一下,道:“不过这乃我大明第一次科举,是不是应该让你这个左丞相亲自上阵,方显得我大明对科举选贤纳才之决心啊?”
第一次科举,意义上还是不同了。
牧景甚至有亲自上阵的想法,不过不管是胡昭还是蔡邕,都不肯的,风险太大了,一旦崩盘,牧景首先声望受损。
他们主考,一旦科举失败,整个制度崩盘,他们大不了抗下所有的罪责,辞官下野,还能有一个缓冲。
但是牧景是天子,天下人可以错,牧景不可以错,任何事情都不行,他必须是对了,天下人才会对他有信心。
那剩下的,只有左右丞相最合适,是左丞相还是右丞相,问题都不大,就看谁能争取这个位置而已。
“臣不合适!”胡昭摇摇头:“不管是论士林之中的地位,还是论学识造诣,论天下威望,论对读书人的影响,都不如蔡相!”
    喜欢三国之龙图天下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三国之龙图天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1/21498/200818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1/21498/2008189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