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第七百二十五章 锅从天降

第七百二十五章 锅从天降

推荐阅读:太荒吞天诀裂天空骑全属性武道他比我懂宝可梦红色莫斯科超维术士万妖圣祖不一样的日本战国修复师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


    大庆殿。
一派庄重而又和谐。
宋朝的礼仪高度成熟,在洪六的指挥之下,众大臣按照提前早就演练好的方位站定。
其实都不用指挥,这种事情是按照约定俗称的方式进行,一般不会有人弄错。
新帝登基,礼部自然有一套庄重而繁琐的程序。
除了大殿上的仪式,还有祭祀天、地、宗社之类的活动,这些在之前已经完成,属于对上的一种告知,以后的“代天行令”才算是合法的。
而现在在大庆殿举行的仪式,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确立君臣关系。
从此以后,新帝执政就算是正式宣布开始。
当然,宣布登基诏书、改元、大赦天下之类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赵佶头戴通天冠,身穿量身定制的黄灿灿的龙袍,缓步来到自己的宝座。
赵佶坐定之后,百官齐声山呼万岁。
赵佶的内心现在无比复杂,让他感到复杂的事情太多了。
自己可是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当皇帝,执掌整个大宋江山。
可太后召集大家一番议论,选来选去,这个皇帝就变成他的了,简直就是锅从天降啊。
当然,已经砸到头上了,不接也不行。
历史上的确存在拒绝当皇帝的事情,但那都是有特殊原因的。
兴趣爱好再怎么重要,那也没有皇位的诱惑力大。
只是唯一的一个小问题,就是自由度会受到一定限制。
可这也不算大问题,自由度是受到了限制,但占有的资源却多到了无极限。
事实上,赵佶后来果然大搞“艮岳”,臭名昭著的花石纲弄得大宋百姓苦不堪言。
当然,这也和蔡京这些人一味怂恿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当时涌现出一些诤臣,赵佶的放纵恐怕也会有所收敛。
当然,这些都是后事,钟粟的目的就是不想让这些后事发生,赵佶现在恐怕也没有要立刻腐败的心思。
估计他对现在这个皇位还有些无感的意思,这个和他之前没有过接受过任何学习培训有关系。
他本来只想好好做他的端王,平时带领一大波文人写字画画,搞些艺术沙龙之类。
除了这些,还可以搞个大宋杯玩玩蹴鞠,出一身汗然后泡个玫瑰浴。
王府呆得烦闷了,还可出去逛街,心情好了逛逛窑子一掷千金……
这桩桩件件似乎都太美了,只可惜当时没怎么在意,现在这样的日子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当然,不是说不能干了,但显然没有之前当王爷时那么自由。
至于今后怎么施政,赵佶确实有他的打算。
神宗和哲宗都力主改革,他也是坚决要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
可惜他没有料到的是,太后是个极其坚定的保守派,“权同处分军国事”的既定政策对他进行改革产生了强大的阻力。
他怎么都无法预料,皇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当,可以一言定乾坤。
等到一年后把向太后熬死,蔡京童贯这些人也恰好得势。
这些人极其善于投机,一副坚决要改革的样子彻底迷惑住了赵佶。
此后大宋就彻底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一直到了后来的靖康之变。
随着各种仪式的举行,赵佶在憧憬他“建中靖国”的大梦,钟粟也在谋划,如何让这场梦不要轻易破灭。
终于,大庆殿的登基仪式算是走完了所有的程序结束了。
可是,赵佶已经感觉到了一丝不安。
原来以为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也就是一个说法,大概是觉得自己没有当皇帝治国理政的经验,才有了这样的安排。
可现在看来,事情远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殿中的好多大臣,似乎更多地倾向于帘幕后面的这位向太后。
自己是被向太后一手推向皇位的,都还没有焐热,总不至于这时候就乱打注意吧。
可如果就这样任其摆布,这个鸟皇帝还有什么可当的。
不过这样的想法并没有持续太久,他觉得也许这只是一个开始,往后情况就会好了。
回到延福宫的赵佶突然产生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感觉,论起规模,居然还比不上自己的端王府。
虽然在这里读书画画也不错,但总感觉有些不太适应。
他已经开始琢磨,别的事情干不干倒无所谓,是不是先将延福宫扩建一番?
胡思乱想了一番,他发现此前在自己的身边,除了文艺型人才外,还真没几个对自己巩固皇位有帮助的。
如果非要算一个,那就是钟粟。
之前在他的眼里,钟粟可是帮了他不少大忙。
有了丹青流芳书画工作室后,他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来自各地的书画名家。
当然最大的收获是,他还认识了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人物张择端。
其他的姑且不论,仅仅靠着那副《金明池争标图》,赵佶已经发现了张择端的不可思议之初。
这完全就是个天才级的画家,原来在他看了,米元章是唯一的天才。
可有了张择端后,他发现了第二个天才。
除了这个,赵佶也慢慢了解到,钟粟在办学、酿酒、冶铁等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
在赵煦殡天之前,还将钟粟封为登封侯,群臣也是极力赞成。
这些都表明,他要发展自己的人,钟粟是必须考虑的。
对了,钟粟应该算是自己人吧?
赵佶在这么想,钟粟可有些纠结了,因为他同时比赵佶考虑得更多。
赵佶召见自己的目的,自然是要帮他重振朝纲,然后推行改革。
但他却太明白了,向太后还活着,必然不会让赵佶推行新政。
自己如果再这样的情况下坚定地站在了赵佶的门下,向太后一定会有想法的。
也许来一场小小的人事调整,自己就被发配到某个地方了。
一旦离开汴京,汴京大学还能保得住吗?
向太后会不会变本加厉,这是谁都难以预料的事情。
站在向太后一边,那就更没意思啊。
在这种情况下,钟粟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他得做出选择,还得让自己不至于陷入到党朋之争,这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4778/189127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4778/1891277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