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第七百三十一章 赵佶驾临汴京大学(一)

第七百三十一章 赵佶驾临汴京大学(一)

推荐阅读:港综世界的警察女总裁的全能兵王霸天武魂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从八百开始崛起鉴宝狂少重生都市之我是仙王青葫剑仙盖世神医万相之王


    汴京大学。
赵佶卤簿仪仗齐备,逼格十足地来了。
钟粟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齐整的一张队伍。
宋代皇帝厉行节约,但在仪仗队上还是非常豪横的,一点儿小家子气都没有。
开国之初,大宋就已经制定了繁复无比的规格,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还派画师将最高规格的仪仗队画了一幅画《大驾卤簿图卷》。
按照记载,这种最高规格的仪仗队规模极其浩大,有五千余人,近三千匹马,各种礼器兵器乐器三千余件。
宋朝是缺马,尤其是战马,但在仪仗队上完全看不出来。
当然,这么多人还有严密的组织、统一的服装道具之类。
到了宋仁宗的时候,又重新制定了大驾卤簿礼仪,并且编写了《图记》10卷,仪仗队的规定更加严密。
其中对卤簿按照逼格分为四等,最高等级为郊祀大礼。
其实认真衡量一番,这次来汴京大学,其实根本就是不入流的。
钟粟目测人数也就一百来人,不过就算如此,堂堂大宋皇帝,能够驾临一家民营书院,已经算是破天荒的事情。
相比而言,大宋皇帝虽然重视教育事业,但去寺院的次数比去书院的次数要多很多。
所以单纯从功利的角度看,开书院还不如开寺院。
但开寺院可不是一项技术活,理论上没有多少可操作性。
开书院也得有一些文化资本,所以钟粟采取是程颐这种文化大V引流的方式。
先在登封开出了第一家,然后瞅准惠州没有大型书院的市场空缺,又成功地绑定了苏东坡,开启了第二家书院。
汴京反而没有遇到太大的难度,有了前面的所有铺垫,他自带的流量也到了一个空前的规模。
有了这些,剩下的也就是钱的问题。
这次他干脆直接绑定了先帝赵煦和国子监,汴京大学现在名为民办书院,声望其实已经得到了暴涨。
已经隐隐引起了四大书院或者说五大书院的关注。
也许再过些年,和五大书院并驾齐驱也不是没有可能。
钟粟可不仅仅满足于此,五大书院是不错,但在西北蛮夷的铁骑之下就是一堆灰烬。
这种脆弱需要一直强大的武装力量来维持,这种强大的武装了力量需要大宋人民都有一颗坚强的灵魂。
大宋朝廷已经养成了饮鸩止渴的优良传统,每次外族入群,大多数人想到的首先是破财消灾。
直到女真人兵临汴京城的时候,赵佶的第一选择是带头跑路。
最荒唐的是,赵构居然天真地选择了个女真人和谈,而且还亲自去了。
结果自然是羊入虎口,后来跑路的赵佶自然是跑不掉的。
大宋的满朝大臣不敢一战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觉得只要选择了投降,还能保住目前一份稍稍体面的小日子。
当然,有血性的人不是没有。
大宋不乏敢战之士,可惜他们都没有多少机会血洒疆场,就被自己人从背后捅了刀子。
钟粟开办书院的目的,就是要让这种卑微懦弱的灵魂恶补精神之钙,变得强健起来。
赵佶并不是天生的混蛋,他一开始也想当一个好皇帝,而且很有决心的。
至于后世评价说赵佶能力不足,其实根本不是问题。
作为最高统治者,自己能力差别一些并不是大问题,刘邦有多大能力?
从历史来看,他面临难题老是说一句“如之奈何?”
也就是说遇到事情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而且在大臣面前都毫不掩饰。
可他却有一个优点,看人特别准。
所以他在说出“如之奈何?”的时候,马上机会有一拨兄弟开始帮他解决问题。
赵佶识人方面还真不怎么样,高俅这种人给个足联主席还差不多,赵佶却偏偏委以重任。
其他人更不用说了,做事的能力不怎么样,但出馊点子歪主意一个比一个有本事。
但现在有钟粟的存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
哪些人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哪些人是英雄,一目了然。
而且一些本来后来黑化的人,只要来点微操,还可以让这些人绝了黑化之路。
这次促成赵佶驾临汴京大学,他本人也许事实好奇,但钟粟却有着自己的目的。
不但要对赵佶洗脑,还得让他早早就鼓起决心。
仪仗队进了汴京大学之后,很快便化整为零。
毕竟是参观书院,人太多不是什么好事情,除了留下少数安保人员和内侍、宫女之类,其他人安排到了汴京大学商业街的客栈中。
等到赵佶要返回皇宫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及时返回。
赵佶的第一站自然是文学院,这里虽然比不上大宋太学和其他几大书院,但因为有王元道的加入,气象已经不同凡响。
只不过这里的情况赵佶相对比较熟悉,所以总体上以走马观花为主。
从文学院出来之后,正好就是理工学院。
起初在赵佶看来,钟粟所谓的六大学院,过家家的可能性大一些。
可他刚一踏入理工学院,就被里面稀奇古怪的装置所吸引。
钟粟毫不犹豫地充当了解说员的角色,他开始对着眼花缭乱的赵佶解说他眼前的困惑。
“此物是活字印模?”
赵佶拿起两块铅活字印模看了又看。
他自然见过活字,但这样的铅活字还是头一次见到。
“对,泥活字容易磨损,下臣便想到以铅代替,虽然代价大了一些,但印刷效果会好很多。”
赵佶点了点头,其中的道道他并不了解,自然也想不到别的问题。
“钟侯,老夫倒是有所耳闻,这铁、铜、铅等物制成的活字高昂一些也就罢了,据说着色易污,并不好用。”
曾布作为宰辅之一,自然懂的一些。
“曾相问得好,不过我在墨水上做了一点改良,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钟粟说着,随手拿过一张试印好的《汴京头条》呈给了赵佶。
赵佶一看,这印刷效果比宫中邸报都好,原来钟粟这家伙还真不是闹着玩的。
再仔细看了几眼,赵佶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4778/189127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4778/1891279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