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第七百六十九章 观摩团的评语

第七百六十九章 观摩团的评语

推荐阅读:太荒吞天诀裂天空骑全属性武道他比我懂宝可梦红色莫斯科超维术士万妖圣祖不一样的日本战国修复师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


    汴京大学正式存在的独立学院有六个,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传媒学院、理工学院、医学院和兵工学院。
农学院的叫法在陈旉来的时候就有,但始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成立。
这也是有原因的,陈旉虽然有几个死忠粉,但都是从其他学院来的,更多时候是兴趣爱好。
随着三千亩学田的陆续种植,终于从这些佃户身份的农人**现了一些年轻人。
因为出身低微的原因,几乎都是目不识丁的农家汉。
这也不算太大的问题,只要他们愿意,有志于农学研究,那就可以收到农学院当学生。
一开始,这样的想法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十几岁的半大小子,身体结实的已经是家里的壮劳力了,至少打个下手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可如果送到汴京大学上学,这是农家无法理解的。
但后来汴京大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普通人的注意。
进了学校,虽然要伙食费自理,但价格便宜。
而且因为汴京大学杂活不少,还可以勤工俭学,赚取一些零花钱。
只要足够勤快,别说伙食费了,甚至还能有不少结余。
钟粟推出这种半工半读的做法,就是为了解决贫困人家孩子的上学问题。
只要没有了后顾之忧,寒门农家当然愿意送自己的孩子进汴京大学。
不过,送归送,农学院这种专业技术要求严格的学院,不可能白养闲人。
陈旉专门抽出了宝贵的一天时间,对前俩报名的学生进行了面试。
虽然仅仅是简单的口试,但还是能够反映出是不是来混饭的。
陈旉发现,滥竽充数的还是不少。
有些人自称有丰富的农耕经验,但陈旉一发问,就发现了不少问题。
有些连二十四节气都数不清楚,有些连常见农作物的耕种时间都说清楚。
这样的随便问问,就知道是冒牌货。
一天下来,陈旉还算手下了二十几个学生。
虽然觉得好了很多,但宁缺毋滥,汴京大学可不是收容所,饭桶一个都不会要的。
这二十来个学生,显然是农学院的希望。
接下来,他们要接受一定的文化课培养,汴京大学不允许有文盲毕业。
支持,汴京大学第七个学院——农学院就算是正是成立了。
虽然成立的最晚,但势头却一点儿都不弱。
手中三千亩的农业试验田,任由他们尽情发挥才能。
陈旉现在更忙碌了,虽然学田的种植已经大体完成,但还是有不少收尾工作,不是外行能够胜任的。
最主要的是,这次他还专门留出了二十亩的试验田。
看起来数量不多,但需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所以事情也不少。
除此之外,在和张林合计了一番,今年还种植了一百亩的药材。
有了医学院,除了要进行医学研究之外,适当搞一些贩卖药材的事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由于人手紧张,药材就算种出来,炮制也很讲究,太多了也是麻烦。
所以第一次也不敢多种,一百亩已经是极限了,到时候弄不好还得借其他学院的学生帮忙。
在这种事情上,钟粟也有他的想法。
虽然七大学院各有专攻,但是适当参加生产劳动,这个是每个学生都得经历的。
特别是文学院的学生,口中吟诵的是田园山水诗歌,但却对常见的农作物一概不认识,那可就真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进了汴京大学,就要做好一切准备。
这可和其他的几家书院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仅仅想着来的目的就是考取功名,那就大错特错了。
虽然不能公开表明,任何职业都有他存在的理由,考取科举当官和做一名工匠,主要是分工的不同,不代表有贵贱之别。
但钟粟还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
比如说,成功考取了科举,会得到书院的一笔奖励。
同样,如果在某个方面有创造发明,同样会有丰厚的奖励,哪怕是千金买马骨也是值得的。
这样坚持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观念的悄悄变化。
事实上,汴京大学成立到现在,也快一年了。
时间真的很短,但却改变了很多。
一开始,除了文学院外,其他学院几乎就是个空壳子,就连观望的人甚至都没多少。
可钟粟的努力,生动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做事在人为。
赵煦为书院题写匾额,赵佶来学院调研,迎接契丹使者考察团,到刚刚结束的大宋朝廷派出观摩团。
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汴京大学已经成为了汴京甚至整个大宋关注的一个焦点。
如果这样,汴京大学还收不到学生,那只能说明大宋人的智商堪忧。
如此堪忧的智商,无论如何是无法建成一个GDP世界第一的国家的。
钟粟现在的短期目标是,经过1100年这一年的发展,借助夏秋之际高产作物丰收的事情,继续暴力推一把汴京大学。
到了1101年,汴京大学就可以完全成为大宋教育的标杆和典范。
做到这一步的确很难,但既然不愿意在大宋做一条咸鱼,钟粟就想挑战一下自己。
虽然说女真人打过来还有二十多年,但大宋如果能够提前有所准备,自然会好很多。
凭着几家书院,然后将大宋人软弱可欺破财消灾而且已经深入骨髓的理念改过来,实在太不容易了。
但这里的关键在于,大宋没有多少压倒性的胜利鼓舞起大家的勇气。
人心这种东西其实是很微妙的,只要有良好的契机,转化过来也不难。
赵佶不是天生的昏君,这一点钟粟更加肯定。
虽然他登基之后,便有了要和保守派死磕到底的想法。
但钟粟的干预还是改变了很多,他已经明白了,用改革派干掉保守派随意一时爽,但却和前面的好多任帝王没有太大的差别。
钟粟的想法和建议,让他意识到,也许自己可以比前面所有的帝王(太祖除外)都干得更好。
这个理想很是遥远,但赵佶已经看到了希望。
这个希望以前更多的是猜测,但有了这次观摩团对汴京大学的观摩,看到了观摩团最后的评语,他算是看到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4778/189128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4778/1891287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