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第1128章 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第1128章 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推荐阅读:港综世界的警察女总裁的全能兵王霸天武魂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从八百开始崛起鉴宝狂少重生都市之我是仙王青葫剑仙盖世神医万相之王


    “你再说一遍,要建什么?”
章楶和张商英的性子沉稳一些,只是心中有些惊骇,但章惇就不一样了,他的铁憨憨属性暴露无遗。
“大宋军官学院,怎么,名字是不是大了些?要不再改改,叫西北军官学院也可以,就建在兰州府,各位觉得如何?”
三人中都和大宋的军事大有瓜葛,他们也发现朝廷对武人的态度一直在便,不再像以往一样被压着打,文人集团瞎比比的情况也在减少,可直接建起一家军官学院,有这个必要吗?
就算他们几个没什么,那些文人集团不疯了才怪,这是非要把自己往死里折腾啊。
看到三人看自己就像看火星人一样,钟粟知道这些人毕竟是大宋土著,虽然深受自己现代思想的洗礼,但终归难以从根子上改变。
也罢,既然如此,那便再次洗脑一番,否则接下来便只能尬聊了。
“各位难道就没有发现,我大宋已经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以往我大宋轻贱商贾知道,现在已经就连当今官家都在设法为自己赚内帑。
还有皇室宗亲,本来还在遮遮掩掩,现在呢,都在为自家谋福利。
各级官吏也一样,与其靠着贪渎敛财成为大宋的蠹虫,还不如堂堂正正地养猪,还能多赚一些外快。
说到了这里,各位也看到了,我大宋固然富庶海内外,但每年的旱涝灾害一出现,各地的灾民便会蜂拥而至。
现在有了高产作物,有了铁山煤山工坊需要人力,大宋百姓不但不会忍饥挨饿,还能额外赚钱,大宋立国一百多年,可曾有过如此盛况。”
说到这里,钟粟显然感受到了三人略显奇怪的眼神,这些事情似乎和他自己的作为大有关系,现在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似乎有些标榜自己功劳的意思。
“暂时先不说这个,就说当今朝廷吧,几位都是位居机枢,自然留意到,我大宋百年来来的党争已经被清明的政治风气所替代。
不说别的,王荆公和涑水先生谁不是饱学之士,可他们却偏偏被党争裹挟,以至于欲罢不能,苏学士还在世,他可以当时的见证人。
假如此二人是另外一番作为呢,就如同当今的章相和曾相,只要一切好商量,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对方,朝政还不是风生水起?”
钟粟总算将话题从自我标榜扭转过来,从三人的眼神便可以看出来。
“说这些的意思,那便是一切都在变,我大宋要不惧外敌,那边不能继续走原来的老路,必须要走出一条具有大宋特色的道路。
既然有书院培养文官,那为何不能有军官学院来培养武官?武举都可以有,那便专门建设军官学院,为我大宋戍边培养出更多的高级将帅,岂不更妙?”
最后,钟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听起来很是符合逻辑,但三人还是有些转不过来。
说服性极强,但收到的成效很一般,还是大宋的惯性思维导致的。
但钟粟也有思想准备,就算不能得到三人的支持,只要他们不反对,钟粟便有办法实施。
“钟侯,你可曾考虑过官家的想法?”
章惇的确是无话可说,至少目前还没有找到有力的驳斥方式,至于祖宗成法之类,说出来其实很苍白的,而且正如钟粟所说,官家赵佶真的在变,那些祖宗成法的影响力已经在逐渐减弱。
“官家的想法难道不是让大宋变强吗,官家难道希望我大宋被西夏契丹欺凌吗,官家难道想死守着缺少幽云十六州的大宋河山无所作为吗?”
一连串的官家三问,让三人更加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但他们心里真的没底,这样的说法一旦提出来,谁知道又会引发怎么样的地震。
“现在的问题是,官家觉得如何,那是我们应该想办法争取的。
既然各位没有意见,那边说说想法吧,这军事一道,钟某只是一知半解,具体如何,还得各位谋划一番。”
钟粟知道,这时候征求意见的机会已经来了,如果过了今天晚上,这三人说不定便会琢磨出什么幺蛾子来。
可钟粟这么一说,三人却面面相觑。
就算有想法,这时候能说吗,三人都是老吏,这点智商绝对是有的。
钟粟瞬间明白了,他们还是有自己的顾虑。
“各位放心,尽管畅所欲言,这一切的后果钟某来承担。
今日请教各位,只是这札子钟某不知道该怎么写,请谅解一个军盲的无知。”
钟粟的说法逗得三人一乐,他们也明白了,钟粟不是找他们来承担责任的,只是想获取一些具体的操作。
章楶看了看章惇和张商英,叹了一口气说道:“老臣这枢密使也就是个门面,反正都是半截子到土里的人了,还是又老臣替你代笔吧。”
钟粟倒是大感意外,这章楶带兵打过西夏,果然有几分豪气干云的模样,不过就算如此,他还是不会拉着三人一起来承担责任,反正在大宋的朝议中,他从来都是突发奇想,没有人觉得奇怪。
如果硬是拉着三人一起,反倒会引起其他大臣和赵佶的怀疑。
“各位都说说吧,这背锅侠还是又我钟某来当合适一些,我年轻,就算犯了小错,那也有改的机会,各位现在都是朝廷重臣,一旦失足那便是晚节不保,不值当的。”
三人一听,虽然觉得这话也有些道理,但总觉得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可这是钟粟说出来的,他的说话方式一向如此,三人只能默默地认了,但章楶还是很大气的说了一句:“你不必如此激将我等,这本来就是你自己的想法。”
一旦初步达成的意向,接下来便是实质性的商讨。
说起了正事,虽说这个理念是钟粟提出来的,但有战阵经验的章楶还是颇有心得,他才是真正懂得大宋军伍需要怎么样的人,具体可以做些什么。
当然,章楶更看中的地大局,也对这份札子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
张商英按理来说最不擅长,但参与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让他也接触到了不少边防一线的实际情况,也说出了不少自己的想法。
直到深夜时分,这份札子才算大体定型。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4778/189135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4778/1891350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