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专管机构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专管机构

推荐阅读:冷淡的佐藤同学只对我撒娇古井观传奇不灭武尊百炼飞升录鉴宝狂少邪王嗜宠:鬼医狂妃悍卒斩天大唐腾飞之路这个游戏不一般他比我懂宝可梦


    延福宫后的一处花园中,赵佶和七八名大臣悠闲地品茗聊天。
西夏的灭亡,善后事宜的顺利开展,让赵佶和满朝文物真正放松下来。
虽然,大宋还是有很多缺憾,但目前的局面,完全是大家都想不到的。
古代社会,每一个政权的目标无非就是国泰民安,当然说如果统治者有一定的野心,还会做一个万国冕旒八方向化的梦。
当然,这个梦想要变成现实,实在是太难了,如果说做得比较彻底的,大唐算是一个,从当时的一些诗句便能看出端倪。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列祖应命,四宗顺则。申锡无疆,宗我同德。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一首乐歌,无非就是用来随便歌功颂德的,居然表现出了一种极为恢弘的气势,不得不说,没有强大的文化自信,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一首描写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气氛诗歌,隐隐昭示着一种大国强国的自信与强势。
在西夏被灭之前,没有几个人想过这些,但时至今日,这种有趣的想法居然自然而然产生了,只是,因为这种幸福来的太突然。
大宋君臣一向毕竟随意,此时大家有的在欣赏风景,有的在小声说话,有的则在专心品茶,倒是有一番兰亭聚会的意思。
“报——河西奏报——”
一名内侍匆匆而来,洪六连忙结果,递到了赵佶的手中。
换做以往,这种来自边地的奏报一来,不管君臣都回振衣而起表情肃穆,因为里面的内容无非就是某出边境有遭到袭扰之类,往往到这个时候,处理的方式其实都差不多,不愿意动武,最多也就去一封国书表示一下立场或者态度而已,别的还真做不了。
久而久之,大宋的部分边军也松懈了下来。
但这次的情况确大不一样,赵佶在喝了一口茶,才开始慢条斯理地打开了扎子,而群臣也只是侧了一下身子。
在大家看来,边地有大宋重兵,恐怕没有那个不知道死活的国家会胡乱造次,吐蕃有这个胆量吗,有就尽管来,正愁找不到借口灭了他。
就算是契丹,虽然比起这些小国,实在是强了太多,但那又如何,暖泉峰伏击的事情大家已经都知道了,契丹并没有大家想想中的那么可怕。
如果非要过不去,想来战就来吧,互相伤害啊。
“蔡王的扎子,说了两件事情,商路倒不是问题,就是需要人,我大宋已经陆续派出了几百人,这商道还需要人。”
赵佶的话中透着无奈,大宋本来有很多吃闲饭的冗官,西夏一到手,居然一下子消化了个精光,也算是一举两得。
这赵似倒是好,非要要人吗,真的没有了啊,你要钱不好吗?
自从会州的金银铜开采以来,虽然还没有多少积累,但赵佶现在心里踏实了很多。
有了大量的金银做储备,还有什么可担心的,现在是不行,最多两个月,大宋便可大规模发现几拨铜钱了,随着各地赋税的不断上缴,之前打西夏耗空的国库又开始鼓起来了,拿出一部分投到商道开拓上,完全不是大问题。
可赵似要人,有点难办啊。
一眼扫去,赵挺之在场。
“赵卿家,此时你怎么看?”
赵挺之是礼部尚书,后世的组织部和人社部部长,非常牛的位置。
“回禀官家,吏部主管任免、考课、升降、勋封等事宜,对这商贾人才,无从掌握,至于哪些官吏精通商贾之道,还需要一一核查。”
这个回答非常明确,吏部并不掌握商业人才,最多可以抽出一些懂经济贸易的官员,但大宋官员现在已经有些精确,赵佶心里也清楚。
这样的回答不算甩锅,但的确也说明了他的无可奈何。
一时之间,赵佶发现突然没有了办法,对于商贾,以往可是贱业,起码在士农工商中排在末尾,可现在情况变了。
东南沿海一代,朝廷倒是设立了市舶司,主管海上贸易,但河西商道呢,居然没有主管部门,怎么办?
“曾卿家,你可有良策?”
曾布是第一权相,就算他没有办法,那也得有思路,谁让他大权在握呢。
“老臣虽不知该如何,但推荐一人,一定会令陛下满意。”
曾布说完,悄悄朝钟粟扫了一眼,但钟粟似乎就像没听见一样,一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样子。
“哦,何人可为朕解忧?”
赵佶也来了兴趣。
“钟侯智计百出,他总能出人意料,此事如果交给他来办,想必会有解决之法。”
曾布顿了顿,还是咬牙说出了一句。
到底钟粟会怎么做,曾布心里也没底,但他觉得钟粟在商贾一道的确颇有研究,如果满朝可以找出一人,钟粟或许是最合适的人选。
“钟卿家,曾相说你有办法。”赵佶说了一句,发现钟粟似乎走神了。“钟卿家,钟侯,老钟——”
赵佶提高了音量。
“官家赎罪,臣刚才正在想这件事情,一时有些走神。”
“罢了,说说吧,你是怎么想的?”
赵佶显得颇有耐心,河西商道的事情只要做好,那便是白花花的银子,必须得重视起来。
“臣在想啊,这东南沿海各处港口有专门的市舶司,掌管海外商贸,那这河西商贸,或许还会有其他各处的通商活动,是不是也得有专管机构?”
钟粟一说,赵佶已经猜到了几分,曾布推举的不错,这厮或许真有办法,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到了专管机构,显然不但有办法,应该还有很多想法。
对了,这话什么意思,专管机构?这是又要成立新的机构啊,都已经开始红果果地要编制了,真应该给他吗?
别说赵佶,其他大臣也听懂了钟粟的意思,之前便成立了勘探监,这才多久啊。
现在又要成立新的机构,这样做真的好吗?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4778/189137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4778/1891378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