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市陆司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市陆司

推荐阅读:太荒吞天诀裂天空骑全属性武道他比我懂宝可梦红色莫斯科超维术士万妖圣祖不一样的日本战国修复师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


    大宋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做法,但有所不同的是,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在这个基础上,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cuslaa的《宰执天下》中说道:“宰者宰相,执者执政。上辅君王,下安黎庶,群臣避道,礼绝百僚,是为宰相。佐政事,定国策,副署诏令,为宰相之亚,是为执政。”
因为分权,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
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看起来对唐朝进行了一番修正,并但事实上不算科学,尤其是到了北宋中后期,冗官冗政几成泛滥之势。
这种情况其实是一个朝代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没有人能够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所以越来越多的官吏往往可以混吃混喝无所事事。
说这些人无能,显然是不科学的,真正的原因其实就是没有压力,明明可以靠脸吃饭,谁愿意累死累活地去奋斗?
大宋一下子多出来的西夏这一大片土地,大宋冗官的问题不但解决了,而且还不够用了,至今在西夏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大宋居然处于无人可派的状态。
其实一开始,大宋没有多少官员愿意去边地,条件不好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充满了不可知性,谁知道会不会一去不回埋骨他乡。
但蔡王赵似和汴京大学的学生的确带了一个好头,尤其是汴京大学的学生,去了不久自然会和家中有所联系,很快一些消息便传开了,那里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而且还比较容易出政绩。
这个问题显而易见,身为地方父母官,最主要的任务自然是劝课农桑,那些无人区本来就是被沙漠包围,自然不在考虑之内,可河套地区水草丰茂,再加上有高产作物,还有不断迁入的大宋百姓带头,三两年时间便会做出很大的成绩。
还有一点便是,大宋为了边地的发展,还有各种各样的免税政策,钟粟之前就有过一个大概的谋划,曾布后来的一份详细扎子,将这些事情完全变成了国策。
如此一来,边地反而成了一些官员向往的地方,收益高,而且自主权大,那就意味着官员本人也可以获利多多。
千里为官只为财,这话古今通用,赵佶也是心知肚明,没有利益的刺激,谁愿意去?口中的忠君爱国是一回事,真需要为大宋赴汤蹈火的时候,能留下的一定是少数。
边地开发之初,有些事情不能过于较真,等大局彻底稳定,还可以慢慢调整政策。
首先要做的,是让这块地方被大宋完全控制,然后再考虑其他。
事实上,就算这样,这块地方取之不尽的各种矿藏收益也是非常惊人的,有了矿藏和马场,大宋便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大宋获利,来边地的各级官吏同样有好处,将不少人的利益和这块地方彻底捆绑起来,才能让这块地方被大宋牢牢掌控。
新的情况出现了,大宋的政策其实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或许一开始没有人注意,但等注意到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就像成立一个机构,完全就是应运而生,或许有点突兀,但仔细一想,其实毫无违和感。
尤其说到市舶司的时候,其实众人很快便发现,海外贸易有专门的机构,这西北商道一旦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谁知道还有多少事情,没有一个管理机构显然是不行的。
如果再多想想,汉唐时期这里的贸易地区非常频繁,但到了大宋,很多地方都沦为外族控制范围,如此一来,商贸活动直接被终结。
虽说还是有一些商人会通过各种办法和大宋商贾进行互市,但其规模恐怕还不足汉唐之时的一成,更像是走私。
现在情况不同了,如果进一步处理好和吐蕃、鞑靼的关系,这条繁荣无比丝绸之路的盛景必定会再现于当世。
“说说看,这个新的衙署应该叫什么?”
大宋建立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商业活动越来越发达,其中尤以江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拥有河港、海港达100多处。
当政府意识到商税在增加朝廷财政收入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宋太祖开宝四年在广州设市舶司,宋太宗瑞拱二年、宋真宗咸平二年又分别设市舶司于杭州、明州,之后温州、泉州等地的市舶司也相继设立,在一些较小的港口则设立市舶务或市舶场,它们的共同职责就是管理对外贸易。
一开始,宋朝政府仍采取“州郡兼领”的办法管理市舶司,由地方官员充任市舶使。
宋神宗元丰三年,海外贸易体制再次改革,免除地方长官的市舶兼职,改由“专委官”的运转使直接负责市舶司事务,从此市舶司又地方兼管一跃成为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
除了管理对外贸易,经过多次改革的市舶司,其实还承担着海关的功能。
宋神宗元丰三年,市舶改革中所推出的《市舶条法》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独立的海外贸易法,其中详细规定了市舶司的职守和相关管理政策,其中便可以看出其各种智能。
由此可见,市舶司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这名字,显然也不能过于草率。
众人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了钟粟的身上,这可是新鲜事物啊,其他人还是有点懵。
“官家,叫做市陆司吧,和市舶司一样,出一部《市舶条法》。”
赵佶眼前一亮,这名字虽然叫着有点别扭,但倒是和市舶司互相对应。
现在的商道开辟才刚刚起步,等到真正发展起来,恐怕这市陆司丝毫不亚于市舶司。
在钟粟的心目中,他要重振汉唐之时丝绸之路的雄风,到时候,大宋会靠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跺跺脚就让地球抖三抖的经济军事文化巨无霸。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4/4778/189137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4/4778/1891378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