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刺客

推荐阅读:至尊战王人道大圣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混沌天帝诀妖孽修真在山村剑道第一仙陆地键仙玄幻之我来到十亿年后我有一座随身农场惊天剑帝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刺客,是六国最后的悲壮。
从春秋,到战国,刺客,列传者众。
荆轲刺秦王,图穷匕见,视死如归。
要离杀庆忌,事成拔剑自刎,不为私欲,为国为民。
曹沫持匕劫齐侯,有勇有谋,可谓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聂政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韩相侠累于阶上,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其姊在韩市寻认弟尸,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至情至性不过如此。
专诸刺王撩,一剑酬恩拓霸图。
豫让,斩衣复自刎,士为知己者死。
老侯赢向北自杀,万死不辞。
春秋战国的刺客,重情重义,不畏强权,皆有大勇气,为这样的乱世渲染上了最真挚的感情和最绚烂的色彩。
易水之滨,石矶抚琴弹曲,神情平和,波澜不惊,唯身后的少年寒毛倒竖,易水之滨,一个接一个刺客仿佛从历史长河走出,从他们的时代走来,他们或藏剑鱼腹,或藏匕于图,或混于市井,或伏身庙堂,只为杀一人。
一个时代的刺客都在潜伏,一章一章,杀机暗伏,这是一个时代的杀机,或为大义,或为知己,或为王图,或为霸业,或为百姓,或为天下,汇成了这个特殊时代最强烈最浓烈,也最可怕的杀机。
人道杀机。
琴音消散,石矶止步最后一步,不曾弹完,因为最后一步,太惨烈,也太悲壮。
易水潺潺,师徒二人,一坐一战,谁都没有说话。
前者沉默,后者心有余悸。
许久,少年还是没忍住,咽了咽口水,问道:“老师,这是什么曲子?”
石矶收回心神,轻轻回了一句:“《刺客》。”
春秋战国八百年,所得一曲《刺客》。
所为人发杀机,天经地义。
经和义,皆是人赋予。
是人道的意理,规则。
借天地之名耳。
无外,发乎于心。
“老师,下雪了!”
少年惊喜的伸出手去接雪。
胡天八月即飞雪,燕寒之地的雪也来的极早。
易水寒,也源于此。
石矶看着河面落雪,有寒气升起,白烟丝丝,皆为寒雾,笼住了易水,如梦似幻。
不知坐了多久,石矶起身。
少年看向石矶,其实他什么也看不见,不过是耳力惊人。
少年掸了掸身上的雪,开口问道:“老师,我们现在去哪?”
石矶轻呵一口气,成白雾,她不答反笑问:“你想去哪儿?”
“我?”少年有些呆愣,半晌才反应过来,有些惊喜的问道:“是弟子想去哪里,老师都会带我去吗?”
石矶笑着点头,接下来这一段路,她要陪这个弟子去走,不是她走,因为这不是她的路。
“老师,我们去黄河口!”少年的声音急切又激动。
“好。”石矶笑着回答。
师徒启程,还是老师在前,弟子在后,因为老师是弟子的引路人。
黄河九曲,她们一段一段慢慢走过,日饮黄河水,夜听黄河声,从冬走到夏,又从夏走到东,终至东海,少年完成了他人生第一个愿望,少年站在黄河入海口听着万马奔腾百川归海声,神情激动的难以自己,他红了眼,也湿了眼,复归平静,少年入定。
一夜,少年踏浪而去,黎明方归,犹如梦游。
石矶恍若不知,少年亦不知,他入道了。
“老师,昨夜我梦中忽得一曲,这就弹给老师听!”少年兴冲冲的取过琴弹给自家老师听。
他却不知此曲是他的入道之曲,有感而悟。
琴音合着东方红日大道之光冉冉升起,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入海方静。
一曲奏罢,复归平静,少年忙回头问道:“老师,如何?”
“不错。”石矶出声,她又加了一句,“很不错。”
少年闻言两眼熠熠生辉,此刻心中似有万丈豪情不吐不快,少年对着大海放声大叫,他叫一声,大海也回一声,少年乐此不疲。
石矶也心情极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样的大海,这样的少年,石矶暗自感叹一句:年轻真好。
又一年春,黄沙古道上,少年问老师,我们去哪里?”
老师回答,出关。
“出关?”少年有疑。
老师却未多说。
她们从春走到夏,终至函谷关,师徒二人在楼观道稍作歇息,再次上路,少年在这里听了一部《道德经》。
而后师徒二人沿着老子出关化胡之道,一路行至古印度小雷音寺,少年在此听大乘佛法数载飞升。
少年并不知道,他走过的是东西方两位人道圣人,老子和释迦牟尼的成道之路。
这一路走过不知沾了多少光。
其中的因果,他老师却都替他背了。
石矶送走小徒弟后,并未折返,而是继续一路向西,因为她要去拍死一位老朋友。
    喜欢洪荒之石矶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洪荒之石矶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7/7712/233224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7/7712/2332240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