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都市生活 > 我在大学当校长 > 第543章 失败的重复试验(二合一)

第543章 失败的重复试验(二合一)

推荐阅读:不灭武尊外乡人的旅途九星神龙诀左舷天域丹尊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乱世书大明烟火我以神明为食遮天记


        汉东省,金陵城。
新街口步行街,苹果手机旗舰店。
段江是东南大学的一名博士生,今天特意跟导师请个半天假出来买手机,原因是马上到女朋友的生日了,准备买来当对方的生日礼物。
“真是无语,苹果手机有什么好的?还不如买华兴!”段江嘟囔着走进店里。
过去是没得选,高端旗舰机只有苹果和三星两大品牌,但现在OV都做的不错,尤其是华兴的Mate系列和P系列起来了。
可就是许多女生爱用苹果手机,也不知道是冲哪点去的。
要说是冲着打游戏去他还能理解,苹果手机打游戏的确没得说,可他女朋友也不怎么打游戏。
虽然说是晚上7点多,但是店里顾客并不多,只有三两人。
一个女导购看着段江的进入,非常热情地迎了上来。
“先生您好,是要买手机吗?可以看看前阵子刚上市的苹果12哦,而且还有光子屏版本,性能完全没得说。”
“苹果也有光子屏版本了?”段江意外地说道。
对于苹果这一块他还真没什么关注,只知道光子屏产能有限,优先供应国产品牌,尤其是去年年末华兴发布的Mate45系列新机就搭载了光子屏版本,好评如潮。
至于苹果,好像是后面与光华达成了合作,但现在才1月份下旬,这么快就上市了?
“是的哦,而且还是前几天调过来的货,最近卖的挺畅销的,都快卖完了。”女导购耐心解答道。
“那就看看12系列的几个机型吧,恩,要光子屏版本的。”
段江想都没想就选择光子屏版本,作为一个手持华兴光子屏Mate45的机主,深知光子屏的加持有多逆天。
“好的,这边请。”
在女导购的热情之下,段江上手尝试了一番,最后买了一台苹果12ProMax光子屏版本的手机,等付好钱,接过礼品袋。
刚转身准备要离开的段江,耳边听到一阵声音,让他脚步一顿,目光移到左前方墙上挂着的电视上。
“今日,光华大学、国台办、宝岛行政院、台积电四方在鹭岛举行会谈,最后签署合作书,预计投资1000亿美元在鹭岛建厂并未光华大学代工生产光芯,本次出席的主要领导有……”
一个苹果手机店里有点事不稀奇,但稀奇的是还在播放新闻联播,可能这个门店的老板比较喜欢关注时事政治吧……
反正段江是听傻了。
光华竟然要和台积电合作?
而且这个投资规模,他要是眼睛没瞎、耳朵也没聋的话,他记得主持人说的是1000亿美元?!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还登上了新闻联播,实在是太炫目了。
关于光华大学与台积电合作的新闻持续了1分40几秒,最后才跳转到一个农业新闻上。
段江匆匆地从店里离开,直接飞奔回学校。
在路上的时候,他脑海里还在回忆着在手机店听到的新闻,然后一查。
光华还真跟台积电合作了!
而且还是各大官方刚刚宣布的消息。
别光看只是和台积电合作,其中带来的影响还是不少的。
比如光芯上……
等到回到宿舍,段江登录上小木虫论坛。
论坛上闲聊版本还没有关于台积电和光华合作的帖子,段江按捺不住地率先发了一个帖子。
【震惊!光华大学刚刚与台积电达成合作,将在鹭岛投资建厂,光芯技术是否已经攻克了?】
帖子刚发出去,不到10分钟就有了三四十个回复。
“我擦,真的假的?台积电不是要赴美投资建厂吗?怎么改变主意了?”
“厉害啊,总投资1000亿美元,台积电真有钱!”
“光华跟台积电合作?那岂不是产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我比较好奇,这是不是意味着光芯上市已经不远了?”
“光华也太猛了吧,去年推出光子屏,今年再推出光芯,全世界所有的科研机构,也就只有光华大学这么生猛了!”
“都上新闻联播了,而且还有国台办的刘主任出席了签约仪式,看来这个事情官方也参与在其中,倒是这个千亿美元的投资……”
后面的楼层开始歪了起来,有人觉得光芯应该今年,最迟明年就能攻克,另外一些人仍然不看好光华大学,觉得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在小木虫论坛上发生的讨论只是冰山一角,全网不少地方都在讨论光华和台积电的这次合作。
……
宝岛,新竹市。
台积电大楼里。
两个员工打着哈欠的从里面走出来。
“最近加班的有点多,真的好烦哦!”高个子员工抱怨地吐槽着。
另一个中分头的员工一边低头玩着手机一边赞同地回道:“最讨厌加班了!”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高个子拍了拍身旁同事的肩膀,挤眉弄眼地道,“对了,最近咱们公司离职的有些多你注意到没?”
“有离职也很正常吧……”中分子迟疑了下说道。
“不不不,这次离职可是有蹊跷的。”高个子摇摇头道。
“什么蹊跷哦?”
“这次离职的据说都是管易博士串联劝说的,而且你知道下家是哪里吗?”
“不知道?而且管博士为什么要这么做啊?”面对高个子的故意卖弄中分头并没有恼火,只是不太理解。
台积电虽然加班不少,工作量也不小,但薪资待遇在宝岛那是数一数二的,比公务员的到手月薪还要高出一大截!
“下家嘛,喏,去了那边。”高个子往西方努了努嘴。
“内地吗?难道是中芯国际?”似乎察觉到什么,中分头又补充道,“不会是鹭岛的光华大学吧?我记得梁一清博士现在就在那里。”
“对,就是去鹭岛的那个光华。”说到光华,高个子撇撇嘴,一副不屑的样子。
“要我说,他们还不如去中芯国际呢,至少那里还做出了点东西,去鹭岛干嘛?真以为光芯是路边货随随便便就能造出来?”
“反正我不相信内地能够攻克这个技术,肯定又是卖概念,最后拖个几年大家都忘记这回事了。”
中分头挠挠头,脸上苦笑不已。
这个同事兼好友,平日都还好,就是一聊到内地的问题就容易聊崩。
不过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现在宝岛挺多年轻人都对内地没什么归属感和认同感。
中分头沉思了下,半开玩笑地说道:“我觉得你这个话主观意识太过了,光芯我还是挺看好的,说不定以后我们台积电还会跟对方合作,给光芯做代工。”
“让我们台积电给对方代工?”
高个子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捧着腹嘲笑道,“笑掉大牙哦,我们台积电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找我们代工的。就内地那个芯片制程工艺,不是我说,他们连7nm芯片都不知道要花几年时间才能量产,还光芯?笑死!”
刚好走到池塘边上,高个子指着池塘自信满满地说道:“我们台积电要是给对方代工,我直接把前面池塘里的水给喝光了!”
“呃。”中分头嘴角一扯,只想着赶紧把这个话题给转移掉。
不要觉得高个子的话很傻逼,现实永远比小说更荒诞。
就比如内地经济都腾飞多少年了,宝岛这里仍然有不少井底之蛙还认为对岸那里的人依旧吃不起茶叶蛋,然后吃饭都伴着涪陵榨菜(还会有宝岛人念成pei)。
不要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有些固执的宝岛人的确这么想。
……
ps:还没写完,大概2点钟补充完,实在抱歉。
……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选课一筹。按照设想,任何一个元培学生读大二、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之前选修的其他院系的课程都可替代通选课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对学生来说,诸如此类的规定无异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锁:根据兴趣选课,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选专业时就会丧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过来人”,亲历了向“不自由”妥协的过程。北大03级元培法学方向学生张琬婷告诉记者,在元培实施的最初几年,绩点并不是一件被看重的事,“02、03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按自己的兴趣选课,选难度大的课在当时是一个趋势。”但此后,绩点导向就越来越重。
“绩点”标准的存在仍令学生们选课放不开手脚。
周文杰,2008年考入元培学院,现任北大13级元培学院班主任。他观察到的情况是,学院里凭兴趣广泛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新生一入校计划性就很强。比如,大一第一学期,13级的新生选课集中于经济、管理、数学、政经哲等领域,没有学科跨度特别大的选课。
许崇任解释,元培和各个院系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专业院系可以不假外力地自我发展,而元培则经常需要学校在背后推一把,不断制定适用于元培的各项特殊政策。“教授需要做研究,需要自己的研究生,那就必定要依托专业院系,光靠元培单方面没有能力办到。”
周文杰坦言,元培学院为学生提供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消极的自由”。
    喜欢我在大学当校长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我在大学当校长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9/29831/170945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9/29831/1709453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